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第四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佛教術語,“結集”或“集結”是指僧伽集會合誦經典。

北傳佛教記載,在佛滅六百餘年後(或佛滅四百年後),以犍陀羅國迦腻色迦王为施主,由脇尊者發起,於迦濕彌羅國,選拔五百比丘結集三藏造《毘婆沙論》。在不知曉或不承認各部派在阿育王時代第三次結集的文獻中,將此次結集稱為第三次結集。

南傳佛教的第四次结集,又称“阿卢寺结集”,指的是公元前一世纪末叶,于斯里兰卡玛杜勒的阿卢迦寺举行结集,参加结集的是以坤德帝沙长老为首的大寺派(即摩诃毗诃罗住部)的五百阿羅漢。首次把巴利语三藏寫在貝葉上成為文字記錄 。

記載

《大唐西域記》記載了有關傳說,其中四百九十九人為阿羅漢而世友尊者為上座,作《優婆提舍論》注釋經藏,作《毘奈耶毘婆沙論》注釋律藏,作《阿毘達磨毘婆沙論》注釋論藏,其中论藏註釋便是《大毘婆沙論》。完成後迦膩色迦王以赤銅為鍱,鏤刻筆錄,建塔珍藏,不允許此論在迦濕彌羅國之外流傳。

考證

  •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三:王因以道问人而解答各异,问了胁尊者,尊者即答:“如来去世,岁月逾邈,弟子部执,师资异论,各据闻见,共为矛盾。”王甚痛惜,乃发心宣令,召集圣哲,结集三藏。共五百贤圣,以世友菩萨为上首,次第造论、释经、释律各十万颂,计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言,备释三藏。
  • 《婆薮盘豆法师传》中说:“佛灭后五百年中,有迦旃延子罗汉,於萨婆多部出家,与五百罗汉及五百菩萨,共撰集萨婆多部阿达磨。”
  • 西藏所传:迦腻色迦王於迦湿弥罗国的耳林精舍,集五百罗汉、五百菩萨、五百在家学者,使结集佛语。自此以后,十八部异说,悉认为真佛教,又记录律文;其经论有未记载的,今亦记录。

以上三说,圣严法师认为,《大唐西域记》仅以世友一人称菩萨,《世亲传》加上五百菩萨,西藏的又加上五百在家学者,并将此次结集形容成为通含一切的佛教,实则仅是一切有部的结集。因而,三说之中,当以《大唐西域记》较为可信。同时,此次结集的成果,是二百卷的《大婆沙论》,可是现存的该论之中,却有“昔迦腻色迦王时”的字样,推想其内容业已经过后人的增补了。

参见

  • 结集
  • 王舍城結集
  • 拘尸那羅結集
  • 窟外結集
  • 第二次结集
  • 第三次结集
  • 第五次結集
  • 第六次結集

参考文献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第四次结集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