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莊姓


莊姓


莊姓,为一种漢字姓氏,百家姓第323位。

起源

  • 莊氏本羋(音米)姓也,楚莊王之後,以諡為氏,因避後漢明帝諱,改為嚴氏。魏晉之際,有復本氏者,故有莊嚴二氏行於於世,見宋鄭樵「通志氏族畧」。是鄭樵以吾莊嚴二氏,為始於楚莊王之後,然余考漢司馬遷「史記」楚世家有云:楚之先祖,出自多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火正為官職名),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宴安,佐舜食邑於曹,至卅四世而生挾,周武王克商,始封挾於邾,是為朱氏之始。其六曰季連,羋氏,楚其後也。是楚乃軒轅黃帝,帝景顓頊高陽,祝融及季連諸人之後裔,而季連之苗裔熊繹,在周成王之時,受封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東南),十六傳而至楚莊王,名熊侶(一作旅)春秋五霸之賢君,莊王是其諡號也,傳十三世至王負芻為秦所滅,凡廿九傳,歷世四十,而二十五世稱王,享國計八百九十三年(西元前一一一五—二二三年),厥後子孫身散處於江漢間。至於梁惠王同時,則有大儒曰莊周,字子休,嘗為蒙漆園史,楚莊王聞其賢,許以為相,辭不受,著書號莊子。又有莊蹻王滇,楚威王時威震黔地,秦滅諸侯,惟楚裔王滇,為西南夷君長。其後有莊不識者,以騎將入漢,功封武疆侯,不識生嬰,襲封簡侯,嬰生青翟,漢武帝元狩五年為丞相,元鼎二年使西域史通,尋坐與長史朱買臣等發御史大夫張湯陰事,致湯自殺,不直,國除。又如吳人莊忌,及餘姚嚴光者,多生後見,而布傳之中國汴光也,乃古大梁輿地,蒙屬梁國,是汴光乃梁之苗裔也,事尚歟宜應述之。
  • 源自芈姓,楚莊王的後代以楚庄王的諡為姓,始有莊氏。

另外還有幾種說法:

  • 源自子姓,春秋初期宋國有宋戴公,据史籍《姓氏考略》、《资治通鉴音注》等记载,宋戴公名撝,字武庄,其部份後代以先祖名字為姓,形成了莊氏。
  • 唐朝中不少來至西域諸族的猶太人和穆斯林商人並 入境隨俗改姓莊。
  • 明太祖後裔朱姓人,在明末清初為了避免被清朝士兵攻擊,而改姓莊。
  • 有不少臺灣的原住民改姓莊。

莊姓的一部分人在东汉时为了避讳皇帝劉莊的名字,而改姓严,而魏晋时有些严姓的人改回莊姓,故稱「莊嚴同宗」。所以有一些“庄严氏宗亲会”等。

又相傳許多明太祖後裔朱姓,明末清初改姓莊,而後許多莊姓人士,對自己本家的起源朱、莊難辨,故加入「莊嚴宗親」,而有“莊嚴朱氏宗亲会”等。

莊姓目前的分佈主要在江西、江蘇、福建、廣東、港澳與臺灣,雖然無法名列中國大陸一百大姓,在臺澎金馬地區卻大約是第25大,是台湾第二十四大姓。

參閱

  • 嚴姓

延伸阅读

[]

《百家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莊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 华夏庄严宗亲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世界庄严宗亲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百家姓堂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莊姓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