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薩迦耶見


薩迦耶見


薩迦耶見(巴利語:sakkāya-diṭṭhi,梵語:satkāya-dṛṣṭi),音譯為薩迦耶達利瑟致,義譯為有身見身見虛偽身見移轉身見,佛教術語,被列為五見、十隨眠之一。未斷薩迦耶見(又名五陰身見)者,必然伴隨「人我見」及「法我見」。錯誤認為靈魂真我流遷未來(人我見),或錯誤認為五蘊一切法擁有自帶各種功能(法我見);或錯誤認為五蘊一切法擁有自帶各種功能終歸壞滅消失(斷滅見);或錯誤猜想有真我能擁有,或能控制,或能出生五蘊一切法(梵我見)。唯有依四聖諦斷除薩迦耶見。

音義

薩迦耶(巴利文:sakkāya,梵文:satkāya),又譯為薩迦邪、颯迦耶,字面意義為有身,是由巴利文與梵文的:sa(即santa,意譯為存在,有,也有虛偽、移轉的意思),以及kāya(意譯為身,即名、色諸蘊)所組成的複合詞。

概論

佛教「有」,是指三世;「有身」是指依三世而建立的「功能」;或依「成住壞」而建立的功能,又可稱為「命」、「壽」。不知「有身」的漏洞,稱為薩迦耶見。依四聖諦伺尋五取蘊斷薩迦耶見,即為:色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識身,以及六觸身,六愛身等。五取蘊皆依有身建立,有身苦、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 即是四聖諦的苦集滅道。 認為五取蘊中擁有各自功能,即我、我所。譬如火能生熱,即是我見;熱能被火生,即是我所(唯知見四聖諦者知譬喻義)見解,都名為薩迦耶見,或譯為有身見。

婆羅門教和其他沙門教派,及佛門內的外道,依他們所誤認定的我或類似概念,加以批判佛教,因為未見四聖諦故 。依五蘊可分為有五種我見,隨次深入細分為二十種薩迦耶見 。

《梵網經》記載的六十二見,都以薩迦耶見為根本 。說一切有部等將薩迦耶見列為五見之首。

我執

眾生無法正確觀察由五取蘊,產生愛取執著,帶來了苦。執著五蘊是我,為我執的一種,稱為薩迦耶我執。我見、我執和我所執等的根源在無明,修行八正道,得到正見智慧,可去除這些錯誤見解。

參考條目

  • 三縛結
  • 五下分結
  • 五利使

參考文獻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薩迦耶見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