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梵文:Śāṇavāsi, Sambhūta,Sanakavasa,或 Shanavasa),又譯為舍那婆斯、舍那婆數、舍那波私、舍那和修、奢搦迦、商諾迦縛娑。古印度佛教僧侶,相傳為阿難弟子,證阿羅漢果,是先上座部和大眾部共尊的早期大師。

漢傳佛教中,以他為印度第四祖,列為異世五師之一,禪宗西天二十八祖中以其為印度第三祖。

名稱

商那、奢那、設若迦、奢搦迦,是印度一種草名,可能是指大麻或苧麻一類的植物,其纖維可做衣服。商那尊者之名,可意譯為胎衣、自然衣、麻衣、紵衣。

生平

商那和修的生平,記載的並不多。

相傳他在摩揭陀國王舍城出生,原是商人,於竹林精舍成為阿難弟子。在阿難於摩揭陀國與毘舍離國間的恒河中涅槃後,居住在摩偷羅國優留曼荼山(Urumaṇḍa),在此傳教。相傳商那和修付法給優波鞠多後,至罽賓修行。在其晚年,優波鞠多弟子發生紛爭,商那和修曾出面解決。

在玄奘至印度時,在梵衍那國寺院中,尚保存了商那和修的鐵缽與袈裟。

考證

流行於摩偷羅國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記載,奢搦迦尊者與弟子鄔波笈多尊者等離世後,舉行了第二次結集。後來的傳說不斷加工臨終付法譬喻,如《阿育王傳》和《阿育王經》增加了佛陀向大迦葉付法之說,異於《大般涅槃經》和《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的有關記載,更有彌勒佛將至大迦葉入滅處取釋迦牟尼佛的袈裟之說。

印順法師比對四個部派律藏五種記錄後,認為商那和修可能參與了第二次結集。他認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是杜撰擴編,導致不能如《阿育王傳》等所傳說的那樣,鄔波笈多會見阿育王並參與到其大作佛事的活動中,從而有利於呂澂所支持的南傳佛教阿育王於佛滅218年登位之說。

在七百集結中,東西方的僧團,各自推舉四位長老。在《十誦律》中記載的住在摩偷羅國僧伽遮僧伽藍阿波大羅林的東方長老三菩伽,在《五分律》稱為住在阿哹山的西方長老三浮陀,《四分律》稱住在阿吁恒河山的東方長老三浮陀,《善見律毘婆沙》譯為婆那參復多(巴利語:Sāṇasambhūta),《巴利律藏》稱為西方長老三浮陀舍那婆斯,這些記錄中認為其為阿難弟子,應是同一人物的不同譯名,印順法師認為此人即是商那和修。

《阿育王傳》記載的第一次結集合誦了三藏,在商那和修因緣中,提及了七萬七千本生經和一萬阿毘曇隨其入滅而失傳。

註釋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商那和修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