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木如宁巴寺


木如宁巴寺


木如宁巴寺,藏语称“木如宁巴”(一译“默如宁巴”,藏語:རྨེ་རུ་སྙིང་པ,威利转写:rme ru snying pa),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北京中路,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历史

木如宁巴寺位于大昭寺的正东方,与大昭寺仅隔一墙。相传,该寺最早建于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又称赤·热巴巾)时期。据《西藏王统记》记载,赤祖德赞崇信佛法,大建佛寺。其受养僧、时任大钵阐布的娘·丁增桑布于820年在大昭寺周围兴建了六座佛殿,其中东面为木如,即今木如宁巴寺。17世纪,五世达赖曾扩建该寺,并将其作为乃琼寺的神巫在拉萨城内的落脚点。每年传召大法会期间,乃琼寺僧众聚集在此举行典礼。

藏语“宁巴”意为古老的。因为十三世达赖时期,该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及扩建,同时乃琼护法释迦亚培在小昭寺东南、大昭寺东北方向兴建了一座新木如寺。由此,大昭寺以东的这座原有的木如寺便被称为“木如宁巴”,意思是“旧木如”,这是相对新的木如寺而称。

新的木如寺建成后,本来木如宁巴寺是主寺,木如寺是属寺。后来木如寺扩建后,木如寺成为主寺,木如宁巴寺成为属寺。到21世纪初,木如宁巴寺由乃琼寺、贡嘎曲德寺、木如寺三家共同管理。该寺有政府颁发的一个寺庙许可证,上写:“(山南地区)贡嘎(县)曲德寺所属木如宁巴护法神殿,地址:拉萨市大昭寺东9号,负责人朗真。”

据说,该寺每年最热闹的节日是“嘛呢节”,时间在萨格达瓦节前后。在“嘛呢节”时,藏区各地来的信众挤满该寺的小院,甚至屋顶及廊檐都是信众,信众在此诵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声音巨大。届时,该寺为信众提供食宿。该寺经费除依靠国家补贴外,大多源于信众布施。“嘛呢节”前,当地信众均会给该寺送来糌粑、酥油等物。

建筑

木如宁巴寺位于强巴拉康的右侧,为一座幽深的小院子,院子内僧俗杂居,除了寺院外,其他均是民居。木如宁巴寺的正殿位于院内左边二楼。

木如宁巴寺的建筑共有三层。寺内最早的建筑为“臧巴拉”佛殿,位于主殿西侧的僧房中部,其布局及结构带有吐蕃早期风格。该佛殿还有许多早期传说。乃琼寺的乃琼护法释迦亚培在其著作中认为,该佛殿曾是吞弥·桑布扎创造藏文之圣地,也是吞弥·桑布扎的资料室。该佛殿正中拱围着面积非常小的神龛,龛内供奉臧巴拉塑像。佛殿中心的墙体大部为夯筑的土墙。藏文史料记载,五世达赖时期,在传召法会中,臧巴拉佛殿曾作为乃琼寺僧人的法会堂,鼎盛时期该寺曾聚集114名僧人。

该寺现存许多精美的壁画,大多绘于十三世达赖扩建该寺时期。这些壁画绘于黑底上,多以黄色单线勾勒。这些宗教题材壁画带有浓郁的密宗特点,以念青唐古拉及众眷属神众、五方乃琼護法神及众眷属、十二丹玛女神、尸陀林主等宁玛派神灵为主。其中,五方乃琼護法及众眷属这一题材的壁画非常少见。这些壁画带有汉式、尼泊尔画派、印度画派风格。其中一幅位于寺庙二层楼梯口的壁画,很像张果老的鹤寿延年图,但张果老的坐骑驴在该壁画中改为梅花鹿,由善财童子牵引,左下角绘有一只正准备振翅高飞的丹顶鹤。

参考文献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木如宁巴寺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