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梵語:सुखावती羅馬化:Sukhāvatī),梵文音譯為蘇珂嚩帝須呵摩提(須摩提),又稱作西方極樂世界安樂世界善解世界清泰世界西方淨土阿彌陀佛淨土,是佛教中阿弥陀佛成佛時,依因地修行所發四十八大愿所感之庄严、清净佛國淨土。以往生此净土爲愿望,并以念佛爲主要的修行方法称爲净土法门,是净土宗的主要教法。

國土殊勝

《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是念佛人修行的重要依据。此经言简意赅,文深义丰,广博洪深,精微莫测。一切善法,唯信能入;一切事业,唯信能成就。能真信确愿,则能有所行动。因地正确了,果地一定不会纡曲。佛言万法唯心,则念佛成佛,人人有份也。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诸佛怜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

本经典的要旨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理、事、果、行。理是西方净土的义理,事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事,果是指阿弥陀佛,行是持名念佛。《阿弥陀经》经文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是弥陀经最重要的开示。

《阿彌陀經》載明彼佛土以其國眾生無有眾苦沒有眾多的苦惱,但受諸樂受到極大最高很多的快樂,故名極樂。另外,同經亦載,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陳在地。四邊階道,金、銀、瑠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碼碯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彼國又有阿彌陀佛所幻化之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令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釋迦牟尼佛於淨土諸經中,將極樂世界介紹給本土眾生,說其位於此界西方,依於阿彌陀佛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所發之四十八大願而成,已歷十劫時間,距此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遙(一佛土涵蓋一三千大千世界,相當十億個銀河系)。雖相隔如是不可思議,然而在念佛往生之人,因有佛菩薩威德神力方便接引,一彈指頃即可到達,各依所作業品而皆往生,於彼土進修佛道。據華嚴經中說,在極樂世界過一天一夜,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過了一大劫。(一大劫乃宇宙經過成住壞空非常久遠之時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法藏比丘發願曰:「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輩九品往生

極樂世界依修行,可分為上、中、下生三輩,而各輩中又有上、中、下三品,因此可以稱為三輩九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曰 :

《佛說觀無量壽經》:

見證

依據佛經記載,見證西方極樂世界可夢中見、定中見或由往生者現出之瑞相推斷。如亡者頭頂發熱便可判断已经往生净土。

《淨土聖賢錄》記載前人往生淨土事蹟。

註释

延伸閲讀

參見

外部連結

  • The Shorter Sukhāvatīvyūha Sūtr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Amitabha Sutra
  • Dol-po-pa’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Prayer for Birth in Sukhāvatī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極樂世界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