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晉德宮


晉德宮


台北晉德宮又名「艋舺助順將軍廟」,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現為直轄市定古蹟,建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由經營捷成商行的建材商人鄭扁捐贈石灰建材及「洪、吳、黃、李」姓等地方家族士紳共同起造,為主祀助順將軍的廟宇,也是西門町當地的地方公廟。

此處地名稱為『河溝頭』(西門町後街一帶),分別為河溝頭角、竹巷尾庄、雞母厝仔。

由於緊鄰著淡水河,當時有尚有河溝連結,位處水路交通地點。也同時是黑道教父、黑道仲裁者許海清的年少發跡地。

此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

新北市的淡水區和五股區也有兩座同樣祭祀助順將軍的廟宇。

歷史

  • 清治時期乾隆三十年(1765年)助順將軍渡台,建草寮奉祀
  • 同治元年(1862年)建廟
  • 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年)至十年間重修。
  • 因政府要在原廟址興建派出所,因此由洪振祿於大正八年向台北仁濟院購地重建。當時適逢艋舺低地填土計畫(大正三年至六年,大正八年完成都市重劃),因此並無所謂拆除三川殿一事。
  • 2006年7月5日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台北市助順將軍廟(晉德宮)」為市定古蹟。

祀神

主祀 助順將軍(代天巡狩 黃府三位將軍)。

閩南泉州晉江地區的王爺神,也是讀書人和生意人的守護神。其由來一說是南宋末年抗元而犧牲的黃姓忠臣烈士;另一說為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的名臣黃道周。

農曆的十月初三日為其聖誕千秋。

建築

正殿為歇山重簷屋頂建築,臺北市內現存木結構歇山重簷屋頂建築僅有晉德宮、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臺北孔子廟及臨濟護國禪寺。

晉德宮僅有正殿,並無三川殿。以正殿建設格局能達到歇山重簷屋頂之等級,代表當時信眾的經濟能力不差,也應對建廟規模會有較高的期許,不會以僅建造單殿廟宇就能滿足;以此推估晉德宮建廟之初應該會有臺灣一般廟宇常見的格式,也就是包含了三川殿。若假設晉德宮三川殿存在的這個前提成立的情況下,三川殿位置應是在現今康定路上,推估是因拓寬康定路而拆毀三川殿,在1911年(明治44年)的地圖中,即顯示計劃道路畫在將軍廟圖示上。

在1922年(大正11年)的地圖中,康定路已存在,在1914年(大正3年)的地圖中,康定路尚是畫成虛線的計劃道路,當時主要是靠將軍廟街為交道要道,若前殿存在的話,估計前殿應是在這段期間內被拆除。

對場作

木結構對場作。

慶典

祭典日期則是每年的農曆10月1日到10月6日。

農曆10月1日-迎請客神參典 台北關渡宮(關渡媽祖) 艋舺青山宮(青山王)

農曆10月2日-恭迎助順將軍爺出巡平安繞境

農曆10月3日-恭祝助順將軍爺聖誕千秋 祝壽活動

農曆10月6日-恭送客神回駕、擲選新科頭家爐主

農曆10月1日~10月6日-恭祝助順將軍聖誕做戲六天

參見

  • 助順將軍
  • 台灣民間信仰
  • 艋舺青山宮
  • 艋舺福德宮
  • 艋舺集義宮
  • 艋舺龍津宮
  • 艋舺真武殿
  • 台北東隆宮
  • 啟天宮
  • 廣照宮
  • 聖安宮

參考文獻

  • 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寺廟概覽》,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外部連結

  • 晉德宮的Facebook專頁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晉德宮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