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公元


公元


公历纪元(英語:Common Era,縮寫為CE),又稱作公元西历纪元西元,是當今國際社會最為廣泛使用紀年標準,源於西方國家使用的基督纪年,以當時認定的耶穌出生年為紀年的開始。第1年稱作公元元年。

歷史

公元紀年起源於基督教的影響。公元525年,基督教神學家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建議將耶穌生年定為紀元元年,以取代當時羅馬教廷所採用的「戴克里先紀年」(以迫害基督徒著稱的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登基之年,即公元284年為元年,又稱「殉道者紀年」)。伊希格斯並推算耶穌是生於古羅馬建國後754年,但後來的歷史學家發現他的計算有誤,因耶穌出生時大希律王仍在位,但大希律王于公元前4年已駕崩。故此推定並非出生于公元1年,現在一般以耶穌誕生在约公元前7年至前4年左右的說法最可靠。

英語用法

在英語裡,傳統上「紀元前」是用「BC」來代表,「紀元後」是用「AD」代表;「BC」是「Before Christ」(基督前)的首字母縮寫,基督徒常譯為「主前」;而「AD」則是拉丁文「Anno Domini」(在主之年)的縮寫,基督徒常譯為「主後」。現代由於西曆紀元的通用和標準化,為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以及文化、意識形態上的爭議,也為了分清基督正確出生年份的訛誤(耶穌並非出生于公元1年),英語中越來越常用「BCE」和「CE」來分別代表「紀元前」和「紀元後」;「CE」是「Common Era」的縮寫,意為「公元」,而「BCE」是「Before the Common Era」的縮寫,意為「公元前」,但許多人基于各種因素仍然使用「BC」,「AD」则略去不寫。而「CE」也被一些人認為是「Christian Era」(基督紀年)的縮寫。

採用

聯合國採用公元(BCE和CE)而非基督纪元(BC和AD)。本身信仰基督新教的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也支持使用公元做為紀年,他也指基督教人士可以將CE理解為「Christian Era」。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決定採用國際通用的公元曆法做為國曆,但紀元部分沿用中國獨自的紀年傳統,稱民國紀年。

清朝时,多用西历称呼公历,自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后,对外条约中普遍使用「公历」一词。現今臺灣官方及民間普遍沿用「西曆」或「西元」作為習慣翻譯。在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使用民國紀年,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改稱「公元」,以昭明其是「國際共同」,避免「西方獨用」之義。

參見

  • 0年
  • 闰年、置閏
  • 农历、生肖
  • 天干、地支、干支
  • 节气、年号、中国历史年表
  • 公历、纪元、纪年
  • 阳历、阴历、阴阳历、历法
  • 全新世紀年

参考文献

Giuseppe Zanotti Luxury Sneakers

外部链接

  • From Our Readers: Ancient Manuscripts—How Are They Dated?. Awake! (Jehovah's Witnesses). 2009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2). Although A.D. (Anno Domini, meaning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and B.C. (before Christ) are used in lands where professed Christianity predominates, we have chosen to use the terms C.E. (Common Era) and B.C.E. (Before the Common Era).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公元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