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普诺大区


普诺大区


普諾大區Departamento de Puno)是秘魯東南部的一個大區,東鄰玻利維亞,北鄰馬德雷德迪奧斯大區,西鄰庫斯科大區和阿雷基帕大區,西南面接壤莫克瓜大區,南面接壤塔克納大區。其中一部分為的的喀喀湖湖面。首府普諾位於的的喀喀湖上,位於一個稱作阿爾蒂普拉諾高原的地域。最大城市為胡利亞卡。

古代普諾大區是蒂亞瓦納科文明(800年–1200年)的領土,它展現出橫跨秘魯和玻利維亞的艾馬拉人的最高文化成就。印加帝國在15世紀佔領了這些土地,然後就是西班牙人,他們受到那裡採礦業發展的吸引,在整個地區留下了重要的殖民地遺產。

地理

普諾大區位於科勞高原,的的喀喀湖西部由普諾大區管轄。安第斯山脈佔大區總面積的70%,其餘則被亞馬遜雨林覆蓋。

湖中有許多島嶼,其居民繼續按照其祖先的習俗和傳統生活。烏魯族即屬一例;他們居住在人造的龍舌蘭蘆葦(托托拉草,totora)「浮島」上,用龍舌蘭蘆葦造的傳統船隻航行。塔基勒(Taquile)、蘇阿西(Suasi)和阿曼丹尼(Amantaní)因其對居民的友善,祖傳的編織技能,前哥倫佈時期的建築以及美麗的鄉村而聞名。的的喀喀國家保護區(36,180公頃)保護著大片的龍舌蘭蘆葦和各種動植物。

氣候寒冷乾燥,有四個月的雨季。另一方面,雨林的氣候溫暖。水資源取自的的喀喀湖、50個潟湖和300多條河流。 地下水還具有重要潛力。

行政區劃

普諾大區分為13個省(provincias,單數:provincia),共有107個區(distritos,單數:distrito)。下轄省份(首府在括號內)如下:

  • 阿桑加羅省(阿桑加羅)
  • 卡拉瓦亞省(馬庫薩尼)
  • 丘奎托省(胡利)
  • 埃爾科廖省(伊拉韋)
  • 萬卡內省(萬卡內)
  • 蘭帕省(蘭帕)
  • 梅爾加省(阿亞維里)
  • 莫奥省(莫奥)
  • 普諾省(普諾)
  • 聖安東尼奧德普蒂納省(普蒂納)
  • 桑迪亞省(桑迪亞)
  • 聖羅曼省(胡利亞卡)
  • 永古約省(永古約)

歷史

在古代,科拉高高原上居住著艾馬拉族(科利亞、扎帕納、卡拉瓦約和盧帕卡)。克丘亞族後來來了。

根據歷史學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這些古代史與曼科·卡帕克和瑪瑪·奧克略的傳說相吻合,後者從的喀喀湖水域湧現,創造了印加帝國。

艾馬拉文化(又稱普蒂納文化)是當地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前西班牙文化。

總督轄區時期,普諾是前往玻利維亞波托西的旅行者的必經之路。1668年,總督孔德·雷莫斯(Conde de Lemos)將聖胡安·包蒂斯塔·德普諾(San Juan Bautista de Puno)設立為波卡科拉省(Paucarcolla)的首府。後來,它被稱為聖卡洛斯·德普諾,以紀念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

1870年,設立了阿雷基帕-普諾(Arequipa-Puno)鐵路路線,並開始了的的喀喀湖的航行。

2007年,一顆隕石降落在當地,在當地人中引發了廣泛的疾病。疾病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推測是由於撞擊熱釋放的砷或其他有毒化學物質的結果。

語言和民族

原住民在普諾大區佔多數。直到2011年,41.4%普諾大區居民講克丘亞語,30.39%講艾馬拉語;0.05%講屬於濒危语言的Ashaninka語言;而0.03%講其他原住民語言。只講西班牙語的人佔總人口的28.1%。

根據2007年秘魯人口普查,大多數居民最先學習的語言是克丘亞語(38.01%),其次是西班牙語(34.81%)和艾馬拉語(26.93%)。普諾大區所用的克丘亞語變體是庫斯科-科勞克丘亞語。以下表格顯示普諾大區各省最先學習語言的數據:

旅遊業

普諾大區的旅遊業日益興盛,有多家旅行社以及從低價旅館到高端酒店的酒店服務。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參見

  • 秘魯行政區劃

參考資料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普诺大区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