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廣陵郡


廣陵郡


廣陵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始置,故址在今扬州市。三國時,江淮之間為吳魏兩國爭鬥的甌脫之地,魏遷郡治於淮阴,吴广陵县仍於今扬州市。其地在今江蘇省境內長江、淮河之間。隋朝时废,后為江都郡。唐朝以後廢。

東陽郡與江都國

秦時廣陵為東海郡南部一縣。漢初,析東海郡南部的東陽縣(治所在今天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一说今江蘇省盱眙縣東陽鄉)一带置東陽郡。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平定七國之亂後,封皇子劉非為江都王,以東陽郡、故鄣郡(一說為鄣郡)置江都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王劉建謀反,江都國除,改東陽郡為廣陵郡。此為廣陵郡建置之始。

沿革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封皇子劉胥為廣陵王,以廣陵縣周圍數縣置廣陵國。同時割廣陵郡其餘地區及沛郡數縣置臨淮郡。漢宣帝五鳳四年,國除為廣陵郡。漢元帝初元二年,封劉胥之子劉霸為廣陵王,復置廣陵國。永光、建昭間,封廣陵王子侯國襄平、蘭陵、廣平入臨淮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廣陵國治廣陵縣,領四縣:廣陵縣、江都縣、平安縣、高郵縣,屬徐州刺史部。

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泗水國併入廣陵郡。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徙山陽王為廣陵王,置廣陵國。永平十年(67年),廣陵國除為郡。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廣陵郡領十一縣:廣陵縣、江都縣、平安縣、高郵縣、淩縣、海西縣、東陽縣、射陽縣、鹽瀆縣、輿縣、堂邑縣。轄境包括西漢廣陵國與臨淮郡的一部分地區。一說廣陵郡下有海陵縣,《郡國志》失載。獻帝建安年间,割下邳郡之淮陰、淮浦二縣入廣陵。

三國時廣陵分屬魏、吳。吳據廣陵縣,魏廣陵郡治淮陰縣。西晉割淮陰以東置臨淮國。東晉於廣陵郡僑置青州。南朝劉宋於廣陵郡僑置南兗州,齊、梁因之不改。北齊改南兗州為東廣州,分廣陵郡置江陽郡。北周改為吳州。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廣陵郡。開皇九年(589年),改吳州為揚州,置揚州總管府,此為今揚州市地名之由來。大業三年(607年),廢揚州,置江都郡,治江都縣。唐武德三年(620年),以隋江都郡置兗州。武德七年(624年),改兗州為邗州。武德九年(626年),改邗州為揚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揚州為廣陵郡,領江都县、高邮县、海陵县、六合县、江阳县、扬子县、千秋县(改名天长县)七縣,治江都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揚州。

行政長官

廣陵太守(前121年-前117年)

廣陵內史(前117年-前54年)

  • 徐襄,魯人。

廣陵太守(前54年-前47年)

廣陵內史(前47年-前17年)

廣陵太守(前17年-前11年)

  • 王建,漢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離任。
  • 孫寶,漢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離任。

廣陵內史(前11年-前8年)

廣陵相(前8年-9年)

江平大尹(9年-23年)

廣陵太守(23年-58年)

廣陵相(58年-67年)

廣陵太守(67年-289年)

  • 馬棱,字伯威,扶風茂陵人,漢章帝章和元年(87年)至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在任。
  • 陵稠,會稽吳人。
  • 橋基,梁國睢陽人。
  • 張綱,字文紀,犍為武陽人,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年)至二年(143年)在任,在郡卒。
  • 王喜,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坐討賊逗留,下獄死。
  • 荀曇,潁川潁陰人。
  • 張超,漢獻帝中平六年(189年)見任。
  • 趙昱,琅邪人,漢獻帝初在任。
  • 吳景,吳郡吳人,漢獻帝建安二年(197年)離任。
  •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人,漢獻帝建安中在任。
  • 孫韶,字公禮,吳郡富春人。
  • 吳穰,吳會稽王五鳳二年(255年)出任。

廣陵內史(289年-290年)

廣陵太守(290年-300年)

  • 唐□,魯國鄒人。 廣陵郡守

廣陵相(300年-420年)

  • 陳敏,字令通,廬江人,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出任,二年(305年)反。
  • 孫惠,字德施,吳國富陽人,晉懷帝永嘉中在任。
  • 卞壼,字望之,濟陰冤句人,晉懷帝永嘉末行。
  • 孔衍,字舒元,魯國人,晉元帝太興三年(320年)出任,同年卒官。
  • 陶瞻,字道真,尋陽人,晉明帝太寧二年(324年)見任。
  • 曹渾,晉成帝太寧三年(325年)有罪,下獄死。
  • 劉矩,彭城沛人,晉成帝咸和二年(327年)見任。
  • 陳光,晉成帝咸康元年(335年)見任。
  • 袁喬,字彥叔,陳郡陽夏人。
  • 謝玄,字幼度,陳郡陽夏人,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出任。
  •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人,晉孝武帝太元中在任。
  • 司馬尚之,字伯道,河內溫人,晉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年)離任。
  • 高雅之,晉安帝大亨元年(402年)奔南燕。
  • 檀祗,字恭叔,高平金鄉人,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至十四年(418年)在任,卒官。

廣陵太守(420年-443年)

  • 劉粹,字道沖,沛郡蕭人,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至三年(422年)在任。
  • 劉遵考,彭城人,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領。

廣陵內史(443年-449年)

  • 范邈,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年)見任。

廣陵太守(449年-579年)

  • 劉懷之,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見任。
  • 張永,字景雲,吳郡吳人,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451年)離任。
  • 袁粲,字景倩,陳郡陽夏人,宋孝武帝孝建二年(455年)至大明元年(457年)在任。
  • 柳光宗,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見任。
  • 謝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在任。
  • 沈懷文,字思明,吳興武康人,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至六年(462年)在任,下獄死。
  • 張岱,字景山,吳郡吳人,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年)領。
  • 袁顗,字景章,陳郡陽夏人,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除,未拜。
  • 王琨,琅邪臨沂人,宋孝武帝大明末在任。
  • 申令孫,魏郡魏人,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年)至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
  • 沈文季,字仲達,吳興武康人,宋明帝泰始中在任。
  • 李安民,蘭陵承人,宋明帝泰始中在任。
  • 申元嗣,魏郡魏人。
  • 江謐,字令和,濟陽考城人,宋後廢帝元徽二年(474年)出任。
  • 王玄載,字彥休,下邳人,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領。
  • 劉悛,字士操,彭城安上里人,齊武帝永明元年(483年)至二年(484年)在任。
  • 王廣之,字林之,沛郡相人,齊武帝永明四年(486年)前後在任。
  • 沈憲,字彥璋,吳興武康人,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年)至八年(490年)在任。
  • 曹虎,字士威,下邳下邳人,齊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在任。
  • 劉季連,字惠續,彭城人。
  • 裴昭明,河東聞喜人,齊明帝建武初在任。
  • 蕭穎冑,字雲長,南蘭陵人,齊明帝永泰元年(498年)在任。
  • 裴邃,字淵明,河東聞喜人,梁武帝天監中在任。
  • 庾於陵,字子介,新野人,梁武帝天監中在任。
  • 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梁武帝普通中在任。
  • 祖皓,范陽遒人,梁武帝後期在任。
  • 謝哲,字穎豫,陳郡陽夏人,梁武帝後期在任。

廣陵郡守(579年-583年)

廣陵太守(742年-758年)

  • 李遇(天宝初年)
  • 班景倩(743年)
  • 李憕(743年—744年)
  • 赵居贞(750年之前)
  • 魏方进(753年)
  • 窦崇道(天宝年间)
  • 卢翘(天宝年间)
  • 窦庭蕙(天宝年间)
  • 来瑱(天宝年间)
  • 李琦(756年,遥领)
  • 李成式(756年)
  • 高适(756年—757年)
  • 邓景山(757年—761年)

國主

  • 廣陵厲王劉胥,前117年-前54年在位。
    • 廣陵孝王劉霸,前47年-前35年在位。
      • 廣陵共王劉意,前34年-前32年在位。
        • 廣陵哀王劉護,前31年-前17年在位。
      • 廣陵靖王劉守,前11年-6年在位。
        • 廣陵王劉宏,7年-9年在位。
  • 廣陵思王劉荊,58年-67年在位。
  • 廣陵王司馬遹,289年-290年在位。
  • 廣陵元公陳準,300年在位。
    • 廣陵公陳眕。
      • 廣陵公陳逵。
      • 廣陵郡開國公陳茂先,?-420年在位。
  • 廣陵郡王劉誕,443年-449年在位。

註釋及徵引文獻

參考書目

  1.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2.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3.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4.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5.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6. 周振鶴,2006,《漢書地理志匯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廣陵郡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