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天人 (佛教)


天人 (佛教)


天人(梵語:देवDeva),又稱天眾天部天神,音譯為提婆,指佛教中住於諸天界之有情。最早源自古印度神話中的提婆,與之不同的是佛教認為天人為輪迴五道(或六道)之一。

天界分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其中欲界天又分為地居天和空居天。如四大天王就居住在須彌山的山腳,和人類距離近;聲聞四果中除阿羅漢已脱離輪迴外,其餘三果聖人居住在色界天。

生爲天人的因缘

經文中使用的「天人」除了指天神,有时也可看做“天、人”,即天界與人間的眾生,因此也稱作「人天」(人類和天神)。人間有善有惡,悲喜参半,天界的享樂更多,痛苦較少(天人衰亡時仍有苦痛),故人間與天界歸屬於善道。

眾生須惡業少、善業多,無犯重罪戒者方能轉生於善道。持守五戒能於後世保有人身,不墮惡道之中;若加行十善業和禪定則可再向上往生,詳見下段。

各层天

  • 欲界天:必修上品十善與持戒才能往生。上品十善是指達成以下幾個條件:
  1. 眾生於將行善、正在行善、行善結束都不後悔
  2. 眾生知道三惡道皆苦、人間苦樂參半,唯有天界純粹享樂,為求生故收攝心神專注修行
  • 色界天:必定要修禪定才能往生,依禅定功夫高低而往生不同天层。
  • 無色界天:必定要修四空定才能往生。

十善業

眾生如果能夠行上品十善業,死後將升天界享受快樂。其十善為:

  1. 不殺生:謂不殺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還可適當行放生、素食之善。
  2. 不偷盜: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還當行布施之善。
  3. 不邪淫:謂不行邪淫情慾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還當行梵行之善。
  4. 不妄語:謂不利用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還當行實語之善。
  5. 不兩舌:謂不在中間挑撥離間,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還當行勸人和合之善。
  6. 不惡口:謂不粗言惡語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還當行柔和軟語之善。
  7. 不綺語:謂不阿諛奉承、花言巧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還當行質直正言之善。
  8. 不貪慾:謂不貪著情慾財富、貪得無厭,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還當行清心寡欲之善。
  9. 不嗔恚:謂不生暴躁、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還當行慈悲忍辱之善。
  10. 不邪見:謂不持邪見偏見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還當行正信正見之善。

天人所處之天界

各界特性

  • 欲界的特性:
    • 有三欲:飲食、睡眠、情愛,故名欲界。
    • 欲界六天皆有男女之別。
    • 有王臣之別。
    • 由修習上品十善,升四王天、忉利天。四天王王、忉利天有忿怒相,以上皆善相。
    • 若修十善,坐未到定,乃生上四層空居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由禪定力,故不依須彌山地;無定力者,不得空居。
  • 色界的特性:
    • 離情欲,但仍有妙色身(物質身),故名色界。
    • 初禪天有王臣之異,二禪以上無王臣,因為二禪以上無言語法,故不立王。
    • 初禪、二禪、三禪皆依須彌山上雲住,到四禪才真正空居,雲氣亦無。
  • 無色界的特性:
    • 無身形器界,有四蘊心心所法(除色蘊)。

天界分層

部派的不同主张

對天界的分層,部派佛教中有不同的學說。

說一切有部認為,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共有三十二天。

分別說部認為,色界有十六天。

法藏部主張,色界有二十二天。

壽命

天界眾生居於須彌山或其上空,越往上壽命越長,每一層天界的1日等於人間的好幾年,依天次而上升,故有的天層1年,可能等於人間的好幾萬年。以下為各天壽命:

  • 欲界天
    • 四天王天:500天年。(1日=人間50年)
    • 忉利天:1000天。(1日=人間100年)
    • 夜摩天:2000天)。(1日=人間200年)
    • 兜率天:4000天年。(1日=人間400年)
    • 化樂天:8000天年。(1日=人間800年)
    • 他化自在天:16000天年。(1日=人間1600年)
  • 色界天
    • 初禪天:(1)梵眾天:1/3中劫(或20小劫)。(2)梵輔天:2/3中劫(或40小劫)。(3)大梵天:1中劫(或60小劫)。
    • 二禪天:(1)少光天:2大劫。(2)無量光天:4大劫。(3)光音天:8大劫。
    • 三禪天:(1)少淨天:16大劫。(2)無量淨天:32大劫。(3)遍淨天:64大劫。
    • 四禪天:(1)廣果天:500大劫。(2)無想有情天:500大劫。(3)無煩天:1000大劫。(4)無熱天:2000大劫。(5)善見天:4000大劫。(6)善現天:8000大劫。(7)色究竟天:16000大劫。
  • 無色界天
    • 空無邊處:20000大劫。
    • 識無邊處:40000大劫。
    • 無所有處:60000大劫。
    • 非想非非想處:80000大劫。

天人五衰

  • 天人壽命很長且有大能,一動念萬般華衣美食隨處湧出;缺點是往往因生活太好而怠慢佛法。眾生六道輪迴,不會永恆存在於一道不變,天人壽命雖然很長但也有盡頭,之後還要進入輪迴,下墮為人、阿修羅、畜生、餓鬼、乃至地獄,而唯一的解脫是涅槃。
  • 天人死前會有五種徵狀,稱為「天人五衰」:
  1. 衣裳垢膩
  2. 頭上花萎
  3. 身體臭穢
  4. 腋下汗出
  5. 不樂本座
  • 色界雖因禪定力堅固而沒有男女慾望產生,但仍有男女相存在。在「壞劫」時期,初禪以下的世界都被毀壞;經過「空劫」之後,在「成劫」時期,再次形成初禪以下的世界;在「住劫」之初,地表初成,有地乳自然產生。色界光音天有天福已盡、禪定力退失的男女天人,會被地乳所誘,而來到地上,吃了地乳之後,身體變重而失去飛行能力,遂成為最初的人類。他們失去了天衣的遮蔽,露出了身體,男女互相見到彼此的身體,於是產生情慾,而組織家庭、繁衍後代。

在大乘佛教中有《尊勝陀羅尼經》,天人修持可消業增壽,免除堕入惡道,一切眾生修持也都能得到相同的利益。

佛教雖然承認天人存在,但只認為他們是六道之一,他們和人類一樣,被認為正在經歷輪迴的痛苦並不比人聰明多少,仍然受到嫉妒、憤怒、驕傲、悲傷等情緒的影響。佛陀經常被描繪成眾神的老師並超越他們(教義中上師地位比一切護法神高),他們也無法創造或改變世界,它們的存在是業力行為的結果。

天人不是無所不知的。他們與完全覺醒的人(佛陀)不同,他們沒有特別意識到比他們自己更高的世界的存在。天人不是萬能的。他們的權力是有限的,適用於他們自己的世界,他們很少干涉人們的事務。

參考來源

註釋

外部參考

  • 十善業道經
  • 何謂【三界二十八天】、【三十三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三界二十八天
  • FODIAN佛教辭典 (三品十善)

參見

  • 天龍八部
  • 八部眾
  • 六道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天人 (佛教) by Wikipedia (Histor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