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地標


地標


地標(英語:Landmark),指的是一類在某地區具有獨特特色的建築物、結構物或者地形、自然景觀,遊客或其他一般人可以看圖而認出自己所在之處,人造景觀種類繁多,例如摩天大樓、塔式建築、摩天輪、購物中心、會議中心、飯店、娛樂場所、主題公園、體育館、劇院、學校、博物館、紀念碑、廣場、鐘樓、市政廳、教堂、寺廟、清真寺、雕像、車站、機場、發電廠、起重機、石油平臺、天線、煙囪、水壩、橋樑等多項公共建設。

詞源概要

在古英語中「landmearc」一詞來自土地「land」與標記「mearc(mark)」,該詞原本用於描述邊界標記,即「為標記王國、莊園等邊界而設置的物體」。從1560年左右開始,這種對「地標」的理解被更籠統的理解所取代,成為「景觀中的顯眼物」。

地標的字面意思是探險家和其他人用來尋找返回或穿越某個區域的陸面地理特徵。例如南非開普敦附近的桌山在大航海時代被用作幫助水手在非洲南端航行的地標。有時還會建造人工結構來幫助水手導航。亞歷山大燈塔和羅得島巨像是為引導船隻前往港口而建造的古老建築。在現代用法中,地標包括任何易於識別的事物,例如紀念碑、建築物或其他結構。在美式英語中,它是用來指稱可能引起遊客感興趣的地點,如顯著醒目、具備獨特風格的自然景觀或歷史建物之主要術語。英式英語意義上的地標通常用於指路等休閒導航。

城市研究和地理學中,地標被進一步定義為有助於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環境中確定方向的外部參考點。 地標常用於路人口頭詢問路線時的指引,如「在大教堂左轉,然後右轉過橋」之類術語。

與都市的關係

自1970至1980年代始,地標的概念在都市計畫中被普遍使用。凱文·林奇於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到構成都市形象的五大元素是地標(landmarks)、路徑(Paths)、節點(Nodes)、邊緣(Edges)和區域(Districts),其中地標的存在尤為重要。地標在確定方向時起到簡單的指引作用,同時決定一個城市對外的整體形象,作為城市的精神象徵,地標有助於人加深對城市的印象。

在汽車導航上的地圖和行動電話上的路網圖等電子地圖中,著名的建築物被視為“地標”,其形象會作為圖例特別標示在地圖螢幕上或提供有關詳細資訊供查路人瀏覽。

世界知名地標

亞洲

中国大陆

港澳地区

台湾

蒙古国

日本

朝鲜半岛

东南亚

其它

歐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参看

參考文獻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地標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