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中国环球电视网阿拉伯语频道


中国环球电视网阿拉伯语频道


中国环球电视网阿拉伯语频道(频道呼号:CGTN العربية)是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旗下所拥有的一条阿拉伯语广播频道。该频道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继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环球电视网主频道(CGTN English)、西班牙语国际频道(CGTN Español)、俄语国际频道(CGTN Pусский)、法语国际频道(CGTN Français)和英语纪录频道(CGTN Documentary)之后开播的第七条国际频道。阿拉伯语频道通过阿拉伯卫星Arabsat)和尼罗河卫星Nilesat)传输电视信号覆盖中东和北非地区,同时也通过中星6B覆盖亚太地区。阿拉伯国家观众使用家庭卫星接收天线即可收看来自中国的阿拉伯语频道的节目。

历史与发展

2009年7月25日,该频道正式开播。LOGO起初为CCTV-A标志,后改为CCTV加勺型加阿拉伯语的阿拉伯语单词,为该台最早以外语单词为LOGO文字的两个外语频道之一,另一个为此前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CCTV-Pусский)。

2011年1月1日,台标改为勺标放大版“CCTV-العربية”。

2014年4月18日,该频道迁入央视新址演播室改版播出,画面播出比例改为16:9横向压缩4:3,和俄语频道一同更换全新包装。2015年4月1日,频道台标横向压缩,使其适应16:9格式。

2016年12月31日中午12點,因應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原「中国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CCTV-العربية‎)置换為「中国环球电视网阿拉伯语频道」(CGTN العربية‎)。

节目

主播和主持人

以下所有主播和主持人均以阿拉伯语为准:

  • بيان لي
  • محمود البوشي
  • فنغ يون شيان
  • نهى الإبياري
  • رفاه الخطيب
  • خولة جبري
  • تشن شي
  • وفاء حمزة
  • تشانغ لو
  • أو شياو لان
  • في يوان يوان
  • تشانغ بو
  • تشه لي وي
  • يو يان لي
  • لي قانغ
  • تشن فنغ تشي
  • Anas Elfauri

参考资料

  • 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7月25日开播 央视网,2009年7月24日
  • 阿拉伯语国际频道节目播出时间表(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中国环球电视网阿拉伯语频道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阿布·菲達


阿布·菲達


阿布·菲達(阿拉伯语:و الفدا‎,羅馬化:Abū al-Fidāʾ,全名:阿拉伯语:إسماعيل بن علي بن محمود بن محمد بن عمر بن شاهنشاه بن أيوب بن شادي بن مروان‎,羅馬化:Ismāʿīl b. ʿAlī b. Maḥmūd b. Muḥammad b. ʿUmar b. Shāhanshāh b. Ayyūb b. Shādī b. Marwān,1273年11月—1331年10月27日),阿拉伯史學家、地理家及地方蘇丹。他從事科學研究,並在1285年起就以12歲年紀參與軍事行動,1310年代開始擔任地方性蘇丹直至1331年去世為止,頗有治積。

荣誉

  • 月球上的阿布·菲达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阿布·菲達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啊,撒哈拉之子


啊,撒哈拉之子


啊,撒哈拉之子》(阿拉伯语:يا بني الصحراء‎)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国歌。

阿拉伯语歌词

中文翻译


啊!撒哈拉之子!你是战场长路的高举火炬者。
为我们国家的革命斗争,这路线是为她创设。
割下侵略者的头颅。割下侵略者的头颅。
啊,革命者,与传统决裂,祖国将更荣耀。
用战争除去不满之因而摒弃它;不投降,不求和。
没代理人,没侵略者。没代理人,没侵略者。
要问我们是谁,我们是推动转型的斗争发动者。
我们是邪神的粉碎者,我们是美好事业的领悟者。
我们人民的路线有特色。我们人民的路线有特色。
我们是反抗侵略的带头人,歼灭来犯的侵略者。
这场战争要清除压迫者,建立劳动者的权利。
我们人民的路线有特色。我们人民的路线有特色。
撒哈拉的起义是为了人民,将在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前进。
它将在心中永求统一,将建立公正和民主。
每一世代,每一时刻。每一世代,每一时刻。

外部链接

  • النشيد الوطني ل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صحراو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啊,撒哈拉之子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黎巴嫩国歌


黎巴嫩国歌


黎巴嫩国歌》(阿拉伯语:النشيد الوطني اللبناني‎)在1927年7月12日通過。詞作者拉希德·纳赫勒(Rashid Nakhle),曲作者瓦迪赫·萨布拉(Wadih Sabra)。

歌詞

كلنـا للوطـن للعـلى للعـلم
ملء عين الزّمن سـيفنا والقـلم
سهلنا والجبـل منبت للرجـال
قولنا والعمـل في سبيل الكمال
كلنا للوطن للعلى للعلم
كلّنا للوطن
شيخنـا والفتـى عنـد صـوت الوطن
أسـد غـاب متى سـاورتنا الفــتن
شــرقنـا قلبـه أبــداً لبـنان
صانه ربه لمدى الأزمان
كلنا للوطن للعلى للعلم
كلنا للوطن
بحـره بــرّه درّة الشرقين
رِفـدُه بــرّهُ مالئ القطبين
إسمـه عـزّه منذ كان الجدود
مجــدُهُ أرزُهُ رمزُهُ للخلود
كلّنا للوطن للعلى للعلم
كلّنا للوطن

中文翻譯

我們為我們的国家、我們的旗幟和光榮!
我們的勇氣和我們的寫作令人羨慕。
我們的山,我們的山谷,他們帶來了健壯的人。
為完善,我們貢獻我們的言語和勞動。

我們為我們的国家、我們的旗幟和光榮!
我們為我們的国家!

另一个译本

大家都为了我们国家国旗辉煌!
我们的勇气和文章受当代惊叹。
我们的山峦和峡谷涌现好儿男。
我们献身为了所有努力都完满。
大家都为了我们国家国旗辉煌!
大家都为我们家乡!

老人和儿童都等待着国家召唤:
到时将如森林中狮子共赴国难。
黎巴嫩永远在我们东方的心脏:
愿真主庇护她直到末日的时光。
大家都为了我们国家国旗辉煌!
大家都为我们家乡!

东方的珍宝是她的陆地和海洋,
放眼世界她的善行四处在流传。
她的名字从一开始便光辉灿烂,
不朽的象征那雪松是她的荣光。
大家都为了我们国家国旗辉煌!
大家都为我们家乡!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黎巴嫩国歌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萨推尔·胡苏里


萨推尔·胡苏里


萨推尔·胡苏里(阿拉伯语:ساطع الحُصْري‎,羅馬化:Sāṭi` al-Ḥuṣrī;(1879年8月5日—1968年12月23日),全称艾布·赫勒敦·萨推尔·胡苏里(阿拉伯语:أبوخلدون ساطع الحُصْري‎),是作家、思想家、哲学家、阿拉伯民族主义之父。

生平

萨推尔·胡苏里全名萨推尔·本·穆罕默德·希拉里·胡苏里(AR:ساطع بن محمد هلال الحصري),

1879年8月5日/伊斯兰教历1296年8月17日出生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也门萨那市。父亲是当地职员。他就读于土耳其学校。

1919年,随着土耳其帝国的崩溃,他前往叙利亚大马士革。

著作

他发行了六卷 《阿拉伯文化通志》(AR:《حوليات الثقافة العربية》)用以捍卫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

  • 《حول القومية العربية.》《阿拉伯民族情况》
  • آراء وأحاديث في القومية العربية 1944. 《阿拉伯民族的意见和讨论》
  • آراء وأحاديث في الوطنية القومية 1951.《民族主义国家的意见和讨论》
  • دفاع عن العروبة. 《捍卫阿拉伯主义》
  • يوم ميسلون.《今日穆斯林》
  • العروبة أولاً.《阿拉伯主义优先》
  • دراسات في مقدمة ابن خلدون (في جزئين)
  • البلاد العربية والدولة العثمانية 《阿拉伯地区和奥斯曼帝国》
  • آراء وأحاديث في التاريخ والاجتماع 《历史和社会的意见和讨论》
  • صفحات من الماضي القريب 《近往的篇章》
  • آراء وأحاديث في العلم والأخلاق والثقافة 《科学、道德和文化的意见和讨论》
  • أبحاث مختارة في القومية العربية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选择性研究》
  • هوية الثقافة العربية 《阿拉伯文化身份》
  • محاضرات نشوء الفكرة القومية 《民族主义思想理念的崛起讲座》
  • آراء وأحاديث في التربية والتعليم 《教育的意见和讨论》
  • العروبة بين دعاتها ومعارضيها 《阿拉伯主义在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

参考文献

引用

  • أعيان الزمان وجيران النعمان في مقبرة الخيزران - وليد الأعظمي - بغداد - مكتبة الرقيم - 2001م - صفحة 211.
  • الدليل العراقي الرسمي - بغداد - مطبعة دنكور - 1936م - صفحة 889.
  • مقالات فهمي المدرس الناقدة لمنهج الحصري في المجلات والجرائد العراقية.
  • من النيل إلى الفرات..مصر وسوريا وتحديات الصراع العربي الإسرائيلي - جمال سلامة علي - الناشر دار النهضة العربية - 2003 - من ص 25 : ص 27.

外部链接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萨推尔·胡苏里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阿布·哈夫斯·奥马尔·穆尔塔达


阿布·哈夫斯·奥马尔·穆尔塔达


阿布·哈夫斯·奧馬爾·穆爾塔达(阿拉伯语:حفص المرتضى عمر بن أبي إبراهيم اسحاق بن يوسف بن عبد المؤمن‎;?—1266年),穆瓦希德王朝哈里發,1248年至1266年在位,统治马拉喀什。

在其統治時期,穆瓦希德王朝在摩洛哥的統治地區只剩下包括馬拉喀什在內的地區,他被逼向馬林王朝進貢。他的表弟伊德里斯·瓦西格在馬林王朝的統治者阿布·優素福·雅各布·本·阿卜杜勒哈格的幫助下把穆爾塔达推翻,伊德里斯後自立哈里發。

他爱好书法,并在马拉喀什的清真寺内建立了公共手稿中心。

参考文献

  • Julien, Charles-André. Histoire de l'Afrique du Nord, des origines à 1830, Payot, Paris, 1994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阿布·哈夫斯·奥马尔·穆尔塔达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波斯語詞彙


波斯語詞彙


波斯語詞彙(波斯語:واژگان فارسی‎;Persian vocabulary)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現代波斯語使用中的許多詞彙都源自原始的印歐語系。波斯語廣泛使用詞綴的技術(例如詞綴附加及詞綴複合詞)從詞根派生出新詞。波斯語也與其他語言有相當多的接觸,導致產生出許多的借詞。

原生詞彙構詞法

波斯語在構詞方面的功能非常強大,並且可以通過組合詞綴、詞幹、名詞以及形容詞來進行新建構詞。可以由許多詞綴(超過一百個)構成新詞彙,並且能夠從名詞構建出詞綴和特殊前綴,波斯語也被稱為以及證明為一種黏著語,因為波斯語也經常從名詞、形容詞及動詞詞幹使用延伸語言黏著特性而形成新詞彙。新詞彙也廣泛地通過複合機制來構成——即從兩個現有的單詞組合成一個新詞彙,這在德語、梵語及大多數的印度語言中很常見。馬哈茂德·赫薩比(Mahmoud Hessaby)教授證明過波斯語可以延伸出超過2.26億個單詞。

現在式詞幹結合詞綴

一組源自現在式詞幹並結合一些適用詞綴的示例詞:

過去式詞幹結合詞綴

一組源自過去式詞幹並結合一些適用詞綴的示例詞:

註釋

參閲

  • 英语中的波斯语借词列表
  • 波斯語暨文學研究院

外部連結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波斯語詞彙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這裡是勇士的家園


這裡是勇士的家園


这里是勇士的家园》(普什圖語:دا د باتورانو کور‎,Dā de bātorāno kor)是一首阿富汗爱国歌曲,为该国的非正式国歌,属于无伴奏合唱。歌曲改编自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时期的爱国歌曲《这里是自由的家园》(Da Di Azaadi Khawra)。

塔利班在20世纪90年代控制阿富汗后,确定了正式的国旗和国徽,但并未选取官方国歌。《这里是勇士的家园》是塔利班官方电台“沙里亚之声”的开播曲、也是塔利班宣传部门相关影片常用的背景歌曲,也用于升旗仪式等正式场合演唱,因而被视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非正式国歌。

这首歌曲最为广泛使用的录音是由穆拉·法基尔·穆罕默德·达尔维希(Faqir Muhammad Darwesh)演唱。

歌词

参考文献

参见

  •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使用该歌作为半官方国歌
    • 阿富汗国旗,列出阿富汗历史上的所有国旗
    • 阿富汗国徽,列出阿富汗历史上的所有国徽
  •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国歌,使用该国歌前的国歌
  • 巴圖魯
  • 巴特爾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這裡是勇士的家園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艾达·贾弗里


艾达·贾弗里


艾达·贾弗里(乌尔都语:ادؔا جعفری‎‎,Adā Jaʿfrī,1924年8月22日—2015年3月12日)是一位巴基斯坦诗人,第一位出版诗歌的女性乌尔都语诗人 ,被称为“乌尔都语诗歌的第一夫人”。 她也是一位作家,是当代烏爾都語文學界的杰出人物。她曾获得巴基斯坦作家协会,巴基斯坦政府以及北美和欧洲文学社团的许多奖项。

生平

早年生活

艾达·贾弗里1924年8月22日出生于英属印度的布道恩。当时的名字是Aziz Jahan。她的父亲在她三岁时去世,母亲独自抚养她。她在12岁时开始写诗,笔名是Ada Badayuni。

婚姻

1947年1月29日贾弗里与Nurul Hasan Jafarey在英属印度诸省勒克瑙结婚。婚后,她把笔名改为艾达·贾弗里。她的丈夫Nurul Hasan是英属印度联邦政府的公务员。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贾弗里随丈夫搬到了卡拉奇。Nurul Hasan用英语和乌尔都语为报纸撰写专栏,还是Anjuman-i Taraqqi-i Urdu的主管。Nurul Hasan是她写作的主要灵感,于1995年12月3日去世。

晚年生活

她一直住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她经常在卡拉奇和多伦多之间旅行,在推广乌尔都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

艾达·贾弗里和丈夫有三个孩子:Sabiha,Azmi and 和Aamir。Sabiha Jafarey与Zubair Iqbal结婚,并定居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波托马克。他们有三个孩子Sabah Iqbal,Yusuf Iqbal和Sameer Iqbal。Azmi Jafarey和他的妻子Shua Jafarey现在定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安多弗。他们有两个儿子,Faaez Jafarey和Aazim Jafarey。艾达·贾弗里和她的儿子Aamir Jafarey,Aamir的妻子Maha Jafarey以及他们的女儿Asra Jafarey一起住在卡拉奇直到她去世。

去世

艾达·贾弗里于2015年3月12日晚在卡拉奇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巴基斯坦新闻,广播和国家遗产部长Pervez Rashid信德省省长Dr. Ishratul Ebad Khan,巴基斯坦总理納瓦茲·謝里夫, 巴基斯坦文学院(PAL)主席Dr. Muhammad Qasim Bughio和总干事Zahida Parveen均对贾弗里的死表示哀悼。他们称赞她在乌尔都语诗歌领域的贡献并为她的灵魂祈祷。她的葬礼在卡拉奇的一个清真寺举行。她于2015年3月13日被埋葬在卡拉奇的墓地中。

文学生涯

第一位女诗人

艾达·贾弗里处于一个传统的保守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女性不被允许独立思考和表达。但她足够大胆地表达自己。尽管她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性格,但她还是参与了现代艺术。早在1950年,她就被公认为乌尔都语诗歌的第一夫人。面对社会的反对,她的母亲和她的丈夫Nurul Hasan Jafarey鼓励她继续她的文学活动。她是Akhtar Sheerani和Jafar Ali Khan Asar Lakhnavi这样的伟大诗人的学生,她经常让他们检查和纠正她的诗歌作品。

风格

艾达·贾弗里以性别中立模式写作,尽管她的作品中也包括女性主義主题,如歧视和被视为性对象的女性。她的个性似乎不存在于她的诗歌中。

贾弗里用一个改良的传统习语写下了她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经历,但同时也注意到伴随这些关系而来的成就感缺失。

体裁

艾达·贾弗里的作品大都是加扎勒,也尝试过自由诗和乌尔都语俳句。她精通乌尔都语诗歌的两种体裁:naz̤m和加扎勒。在她的加扎勒中,她使用笔名‘Adā’

作品

贾弗里的第一首加扎勒发表于1945年的一本杂志上。1950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Maiṉ Sāz Ḍhūṉḍtī Rahī” 。她的著作‘G̲h̲azal Numā’包含简短的散文短篇小说,以及前乌尔都语诗人作品的简短评论,出版于1987年。此外,她还出版了五本乌尔都语诗集(‘S̲h̲ahr-i Dard’‘G̲h̲azālāṉ, Tum to Wāqif Ho!’‘Ḥarf-i S̲h̲anāsāʾī’‘Safar Bāqī’‘Mausam, Mausam’)。除了她的自传(“Jo Rahī so BeK̲h̲abrī Rahī”)和四十篇研究论文,她还出版了她的乌尔都俳句集Sāz-i Suk̲h̲n Bahānā hai。她的加扎勒Hoṉṭoṉ pih kabhī un ke merā nām hī āʾeUstad Amanat Ali Khan演唱和推广。

奖项

1955年,新德里哈姆达基金会认定她是“世纪杰出的女性诗人”。后来,她于1967年被巴基斯坦作家协会授予Adamjee文学奖,以表彰她的第二部诗集S̲h̲ahr-i Dard。为了表彰她的工作,巴基斯坦政府于1981年授予她卓越奖章。她于1994年获得了巴基斯坦文学院的Maulvi Abdul Haq博士奖,1997年获穆罕默德·阿里·真納文学奖。她还是巴基斯坦哈姆达基金会的优异证书的获得者,是来自北美和欧洲文学社团的各种国际奖项的获得者。

巴基斯坦政府于2003年授予她“文学表演奖”(奖项于2002年8月14日公布)。她是巴基斯坦文学院2003年文学终身成就的Kamal-e Fan奖的获得者。自1997年巴基斯坦文学院(PAL)颁发文学奖以来,她是该奖项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

女性主义观点

艾达·贾弗里是女性主义支持者。她这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不接受男人强加的限制,只接受我思想强加给我的那些限制…我认为从面纱后面说东西更合适,因为象征和暗示也是诗歌的美。

作品评价

许多评论家都说贾弗里的诗歌充满了礼貌的表达。她通过诗歌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将新旧思想结合在一起。

Qazi Abdul Ghaffar在介绍贾弗里的诗集时特别提到她在女性主义表达方式领域的表现。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参见

  • 加扎勒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Maiṉ Sāz Ḍhūṉḍtī Rahī — 艾达·贾弗里自传下载(乌尔都语)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艾达·贾弗里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阿拉伯语语法


阿拉伯语语法


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语:النحو‎)是阿拉伯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按《可兰经》中确定的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包含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概述

阿拉伯语语法有两个含义:

  • 一指阿拉伯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
  • 一指阿拉伯语法学,是探索并描述语法结构的科学,是研究阿拉伯语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的阿拉伯语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事实本身没有分歧,但由于阿拉伯语语法学者观察角度、认知理解、分析方法不一致,阿拉伯语语法学体系是有分歧的。

基本语法包括阿拉伯语词法和句法(表达)两部分:阿拉伯语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阿拉伯语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高级阿拉伯语语法在此层次上增加修辞。

起源

随着阿拉伯人大规模征服臨近各地后,伊斯兰疆域的扩大,阿拉伯语遂成为国际性语言,在政治、外交、宗教、商业以及科学文化领域被广泛使用。同时,也受到沙姆、波斯、信德等被征服地区各民族语言的影响。为了以下目的:

  • 深刻理解《可兰经》的内涵
  • 维护阿拉伯语言的纯洁性
  • 帮助皈依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学习《古兰经》、掌握阿拉伯语
  • 担任政府公职

阿拉伯的语言学家们开展了阿拉伯语法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创立了阿拉伯语法学的基本理论,遂形成了阿拉伯语的语法学体系。

定义

阿拉伯人给出的相关语法的定义和益处:

النحو هو علم يبحث في أصول تكوين الجملة وقواعد الإعراب. فغاية علم النحو أن يحدد أساليب تكوين الجمل ومواضع الكلمات ووظيفتها فيها كما يحدد الخصائص التي تكتسبها الكلمة من ذلك الموضع، سواءً أكانت خصائص نحوية كالابتداء والفاعلية والمفعولية أو أحكامًا نحوية كالتقديم والتأخير والإعراب والبناء.

语法是研究造句和语法分析的起源的知识。语法的主旨是:确定造句的方法以及词语的位置和作用。同样也确定词语在特定语句的属性。无论是这种属性是起始、主谓、还是语法规则中提前、推后;还是语法分析和构建。

  • النحو في اللغة : هو القصد

语法在语言中的意义:它是目的

  • وفي الاصطلاح : هو علم يبحث فيه عن أحوال أواخر الكلم اعرابا وبناء

在习惯上:它是研究语言其中情况或者词语的语法地位及构建的知识。

  • فائدته : معرفة صواب الكلام من خطئه ليحترز به عن الخطأ في اللسان

语法益处:

从错误中改正话语,防备口舌的错误。

  • غايته:الاستعانة على فهم كتاب الله تعالى وسنة رسوله صلى ا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الموصلين الى خير الدنيا والآخرة

语法的目的:使用语法了解清高真主的经典;及了解愿主福安之的、联系今世和后世的使者的品行。

阿拉伯语语法分类

古典阿拉伯语语法重点研究五大类:

  • 语言或辞典(al-luġah اللغة):收集和解释词语
  • 词法(at-taṣrīf التصريف):确定词的形态和构建方法
  • 语法(an-naḥw النحو):研究现存语言和方言中的语法现象
  • 派生(al-ištiqāq الاشتقاق):研究词源
  • 修辞(al-balāġah البلاغة):修饰言论,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尽可能优美的表达。

按照阿拉伯语语法著作《语法大全》的分类,阿拉伯语语法细分为14个部分:

  • 基本语法术语(اساس النحو الكلام المفيد)
  • 现在式动词句法(اعراب الفعل المضارع)
  • 名词分类(اقسام الاسم)
  • 定格和变格(الاعراب والبناء)
  • 动词、代主语、起语和述语(الفعل ونائبه والمبتدأ والخبر)
  • 正偏组合(المجرورات)
  • 替代(النواسخ)
  • 被动(المفعولات)
  • 状语 、区分语和指示(الحال والتميز والاشتثنا)
  • 同格词(التوابع)
  • 呼唤(النداء)
  • 数词(الأعداد)
  • 词根和动名词(إعمال المصادر والمشتقات)
  • 疑问词(الأساليب)

阿拉伯语语法学派

  • 巴士拉学派
  • 库法学派
Collection James Bond 007

阿拉伯语法学家

  • 西伯威

阿拉伯语语法著作

古典语法著作

  • 《卡菲》或翻译为《大全》
  • 《满俩》
  • 《侯赛尼》
  • 《白亚尼》
  • 《索尔夫》

现代语法著作

  • 《语法大全》伊本赫里顿出版社 2008年/伊斯兰教历1429 第10版 ISBN 9775731399
  • 《阿拉伯语基础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6月 第2版 ISBN 7560000932

参考资料和链接

外部連結

  • Arabic conjugation 24000 Verb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right's Arabic Grammar
  • Arabic Grammar: Paradigms, Literature, Exercises and Glossary By Albert Socin
  • A Practical Arabic Grammar, Part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inleitung in das studium der arabischen grammatiker: Die Ajrūmiyyah des Muh'ammad bin Daūd By Muḥammad ibn Muḥammad Ibn Ājurrū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lexis Neme and Eric Laporte (2013) Pattern-and-root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the Arabic broken plural |year=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lexis Neme (2011), A lexicon of Arabic verb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Semitic taxonomy and using finite-state transduc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o computer scientists deeply understand the traditional Arabic morphology? هل يفهم المهندسون الحاسوبيّون علم الصرف فهماً عميق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阿拉伯语语法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