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r au contenu principal

中國學派 (國際關係)


中國學派 (國際關係)


中國學派,在美國的國際關係理論之外,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非西方國際關係理論。

概述

1979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國際關係領域快速發展。1991年,羅勃茲在北京的研討會中將英國學派介紹至中國的國際關係研究,為中國自身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提供借鏡。 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學者嘗試建立別具特色、非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如趙汀陽 、秦亞青、閻學通等。

趙汀陽,援引儒家世界觀,再造天下體系理論。 他融合儒家世界觀及後人類理論,將非人類的次系統亦納入國際關係領域的範疇,試圖突破國際關係中的實證主義典範。 2004年後,秦亞青便致力建構在地化經驗的國際關係理論,融合溫特的社會建構主義、傑克遜(Patrick Thaddeus Jackson)和尼克森的過程關係主義,以及黃光國的儒學關係主義 等學說,建構成「過程建構主義」(英語:processual constructivism)。 秦亞青的過程建構主義,將「關係」作為在國際關係「過程」中發揮的要素,形構行為體的行為與國際體系結構。

參見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道义现实主义
  • 英国学派

參考資料

註腳

延伸閱讀

  • 阎学通. 中國國家利益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 
  • 趙汀陽. 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理論.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 秦亞青. 关系与过程: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Text submitted to CC-BY-SA license. Source: 中國學派 (國際關係) by Wikipedia (Historical)



ghbass